《讲武全书》军务巡抚丁继嗣自序 著者丁继嗣(明)清写本

 

讲武全书叙:

自昔人有绛灌无文、隋陆无武之说,而文武二道,世率岐视,爲枘凿。至耳食于管氏所称大文三、曾贵义与德;大武三、曽偃武舆力云者,于是绅鄣流耦,愈相率款言盱眡,壹以脩文爲盛节,直鄙夷武事若土苴。卽或符分虎竹,亦第曰吾雍容樽爼足矣,安用韬钤爲?不知胥庭轩辕以前,业有阪泉涿鹿之战。裔及三代,征讨用张,廼吾夫子虽尝问陈不对,而它日曰我战则克,又曰以不教民战,是谓弃之,则曷讳言武也?

余适滥竽闽钺,见疆场间夂恬愉于文德,一切武备稍弛,良戄然患之。寻次第申饬,巳欲集古鉴以宪将来。縁有志扬搉而未暇也,会郢中石叅知从事是邦,与余画海上防圉便宜。旣悉,徐出其家簏藏书三函:一曰兵览,凡历代征战善败得失之林,胪列若指掌;一曰兵律,凡攻杀击剌之异宜,歩伐止齐之异节,余皇车骑储俯,组练之异制,灿然辨若列眉;一曰兵占,则上探九天,下测九渊,凡星纬风角之玅算,君平季主之玄箸,所爲出神入鬼者,且钩抉若射覆,抑穆乎深远矣。余受而卒业,瞪其苞槖甚富,远逾杜元凯之武库。因惣而括曰讲武全书,授诸剞剧以广其传。

客或有谓余兵隂道也,第可爲帐中之閟,奈何勒诸梨枣而阳暴之?且霍骠骑亦有言:顾方畧何如,奚至学右兵法耳?余曰否否。贒圣立言,埀训六姬公之训,必以克诘尔戎兵爲拳拳,盖以惟诘戎廼可无戎,老成之焦虑洵渊以邃也。余固碌碌,安敢望姬公万一?惟是义不逃雨,念切忧天,亦庻几愿学其遗意,故捃摭斯编,鑱自八闽以式四方,殆揆诸姫训所云陟禹之迹,方行天下,迄于海表者,粗有当也。且古之立教,每于农隙以讲武事,母亦居安思危,爲户牖之绸缪,不惮蚤计矣。余所命名爲讲武也,意尤在斯乎?

今叅知公方建牙西垂,其按是籍以预弭邉患,恹恹前识,当有出余上者。客试过而问焉,客曰唯唯。余随爲纪诸首简。

万暦癸丑夏端阳之吉。赐进士第,通议大夫,钦差,提督,军务巡抚,福建地方都察院,右副都御史,右鄞丁继嗣撰。

图片[1]-《讲武全书》军务巡抚丁继嗣自序  著者丁继嗣(明)清写本

图片[2]-《讲武全书》军务巡抚丁继嗣自序  著者丁继嗣(明)清写本

图片[3]-《讲武全书》军务巡抚丁继嗣自序  著者丁继嗣(明)清写本

图片[4]-《讲武全书》军务巡抚丁继嗣自序  著者丁继嗣(明)清写本

图片[5]-《讲武全书》军务巡抚丁继嗣自序  著者丁继嗣(明)清写本

图片[6]-《讲武全书》军务巡抚丁继嗣自序  著者丁继嗣(明)清写本

译文:

讲武全书叙:

从前有人有“绛灌无文、隋陆无武”的说法,而文、武两道,世人往往轻视,认为它们互不相容。至于管仲所说的“大文三、曾贵义与德;大武三、曾偃武舆力”,于是士大夫、儒生、农民、工匠,更是互相标榜,一致把崇尚文学作为高尚的行为,鄙视武学如同粪土。即使有人手握兵权,也只是说“我雍容樽俎”就满足了,哪里还用得上韬略呢?不知道在轩辕皇帝之前,就有阪泉、涿鹿之战。到了夏、商、周三代,征讨用兵的事经常发生。我们的孔夫子虽然曾经对陈恒的叛乱不直接回答,但有一天说“我战则克”,又说“以不教民战,是谓弃之”,哪里回避过谈武呢?

我恰巧滥竽充数担任了福建的军事长官,看到边境上的人们对文学道德怀着喜悦愉快的心情,一切武备逐渐松弛,非常忧虑。不久按次序申饬部下,已经打算收集古代的借鉴来作为将来办事的准则。由于有志于发扬却无暇顾及,恰逢郢中石叅任福建的幕僚,和我商议海上防御的便宜措施。商量完毕,他慢慢地拿出他家珍藏的三函书:一函叫《兵览》,其中凡历代征战成功失败得失的例证,像指着手掌一样罗列无遗;一函叫《兵律》,其中凡进攻、杀伤、击杀、刺杀的不同适宜情况,步兵、骑兵步伐进退的不同节奏,战车的配置,兵器的制造,都清晰得如同排列着的眉毛;一函叫《兵占》,其中则上测天文,下测地理,凡星象方位、风角之类的妙算,严君平、季主等人的神秘著作,所谓神出鬼没的东西,都如同猜射覆盖物一样地加以钩取抉择,真是含蓄深远啊。我接受并且读完,发现它内容丰富,远远超过杜元凯的《武库》。于是综合起来概括为《讲武全书》,交给刻字工人刻版以便广泛流传。

客人中有人对我说用兵是阴谋,只应该作为帐中的秘密,怎么能够把它刻在梨木枣木板上公开呢?再说霍去病也说过:看看方略怎样,哪里至于学习兵法呢?我说:不对呀。周公制礼作乐,训诫成王,一定把“克诘尔戎兵”作为关心的事,大概是因为只有严格训诫军队才可以没有战争,老一辈的忧虑真是深远啊。我本来平庸无能,哪里敢望周公的万一?只是想到正义的事业不能逃避,忧念上天,也许能够稍微继承周公的遗志吧,所以搜集编辑了这部书,从福建推广到全国,大概与《诗经》所说的“陟彼禹迹,方行天下,至于海表”相去不远吧。古代人设立教育,常常在农闲时讲习武事,也是居安思危,替门户事先作好准备,不怕早作打算啊。我所命名的《讲武》一书,用意主要就在于此吧?

现在石叅先生正在福建西部建立幕府,他按照这部书来预防边患,他的先见之明,大概会超过我吧。客人不妨试试来问问,客人说:好。我随即把它写在书的前面。

万历癸丑年夏端阳节。赐进士第,通议大夫,钦差,提督,军务巡抚,福建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,右鄞丁继嗣撰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 分享